2020年智慧城市行業市場調查及發展前景分析
時間:2019-07-22 14:51:36 閱讀:3461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城市化進程滾滾向前,我國規模城市總數居世界首位,城鎮人口數量已占據總人口數的60%,成為全球城市化最快的地區之一。然而,急速擴張的城市規模,帶來了能源、環境、交通、公共安全等一系列不可忽視的問題,引發人們對城市未來的無限擔憂。
直到智慧城市的出現,實現了城市發展方式與治理模式的巨大轉變,并重新激發了人們對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我國政府亦大力推進智慧城市產業,出臺諸多政策措施促進產業進步,為智慧城市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
近日,中央網信辦等十三部門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其中對智慧城市產業布局和具體實踐進行了建議指導,為智慧城市產業再添一把火。
意見指出:為不斷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應結合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健全政府社會協同共治機制,構建政企數字供應鏈,支撐城市應急、治理和服務;探索完善智慧城市聯網應用標準,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一體化數字治理和服務等。
1、什么是智慧城市?——以創新技術賦能美好城市生活
要正確認識智慧城市,我們必須首先明確: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業內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是指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城市管理與運行效率,促進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為人們創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是城市發展的新理念、新引擎。
作為中國新型智慧城市運營服務商,城市數字化轉型最可信賴的合作伙伴,軟通智慧專注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為城市數字化發展提供規劃、建設、運營等一體化服務。
在軟通智慧的理念中,智慧城市被視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協同合作。同時,智慧城市建設具有高度的復雜性,每個城市都面臨各自不同的挑戰,需要健全新型智慧城市標準體系,讓智慧城市建設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2、為什么要建設智慧城市?——數字時代城市治理必由之路
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軟通智慧以“讓城市更智慧”為使命,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奮勇當先,憑借深厚的行業經驗和領先的技術實力,成為中國智慧城市行業生態核心節點企業。在軟通智慧看來,建設智慧城市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也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企業的生產方式,釋放數字化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意義重大。
隨著我國技術的不斷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未來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性領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云計算為例,關鍵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準,能支持海量并發、混合云、多云管理等復雜應用場景需求。根據中國智慧城市工作委員會數據:并預測到2022年,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達到25萬億元。
目前,軟通智慧已在中國超過170余城市完成智慧城市戰略布局,建設了一批有深度、有特色、有影響、可持續運營的創新示范工程,不斷發揮信息產業引領和創新創業示范帶動作用。以 “善政、興業、惠民”的城市服務主線,全面支撐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3、如何建設智慧城市?——需戰略能力保駕護航
當我們已經意識到智慧城市的重要性,智慧城市怎么建設成為下一個重要課題。這方面,軟通智慧最早進入中國“數字城市”領域,歷經13年發展,已經成長為行業標準制定者、聯合創新實踐者和產業生態引領者。多年來,軟通智慧以務實的態度、卓越的戰略和強大的能力為基礎,引領智慧城市產業發展,踐行智慧城市建設使命。
戰略層面,軟通智慧基于“基礎設施一體化、數據融合一體化、城市治理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民生服務一體化”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理念和明確的“云管端”全棧差異化發展戰略,聚焦政務服務、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產業發展、數字民生等領域,全面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和一體化建設。
能力層面,軟通智慧基于IABCDE技術支撐能力和使能平臺服務能力,打造端到端的云產品和云服務能力,為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產業發展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和服務。
同時,軟通智慧依托強大的“平臺使能能力+行業應用能力+智能終端研發能力+實施交付能力”,面向政府行業客戶提供政務、環保、水務、公共安全、交通、園區、社區等業務領域涵蓋基礎方案、綜合方案與行業方案的全產品圖景和解決方案體系。
追上未來,就能把未來變為現在,智慧城市建設注定將引領城市抵達更美好的明天。近年來,中國政府陸續開展和推廣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智慧城市相關的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同時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加速投入。根據IDC 2020年2月最新發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至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市場支出規模將達到266億美元,是全球支出第二大的國家,僅次于美國。
中國市場的三大熱點投資項目依次為可持續基礎設施、數據驅動治理以及數字化管理。在預測期間內(2018-2023年),三者支出總額將持續超出整體智慧城市投資的一半。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