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的1028天和中美3年之變
時間:2020-09-26 14:10:00 閱讀:3064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輕“舟”已過萬重山。
北京時間9月25日晚,在被任意拘押了1028天之后,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國政府包機,回到祖國。
3年前,美國悍然發動貿易戰,制裁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把長臂管轄的黑手伸向了孟晚舟。
3年后,孟晚舟平安歸來。同一天,全國工商聯發布2021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單,華為連續6年第一。幾乎在同一時間,把華為列在實體清單上的美國商務部釋放消息稱,尋求改善與中國的商貿關系,有意率團赴華尋求商機。
在歷時三年的艱巨斗爭之中,我們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中國依然是那個中國,但美國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遏華,不奏效了。
孟晚舟歸國,西方輿論一片驚訝。
譚主聯合專業機構中譯語通,用大數據和知識譜圖技術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涉及“meng wanzhou”一詞的報道,共計208746條。結果顯示,在孟晚舟歸國之前,全球媒體對這一事件積極的情感傾向占比僅有5%。換句話說,全球輿論并不看好孟晚舟案的結果。
就在1個月前,加拿大法院審理孟晚舟引渡案進入最后階段。外媒在了解加拿大有關案件結果的過往數據后,作出了預判,孟晚舟被撤銷引渡的可能性只有1%。
長期關注孟晚舟案的沈倩律師告訴譚主:
“2008—2018年間,美國近800份的引渡申請中,只有8例引渡最終被加拿大駁回或解除。”
如今的結果,實屬難得。
按照西方輿論的“劇本”,如果孟晚舟獲釋,肯定有前提。畢竟在半年前,美國媒體就釋放過類似的消息,稱:
美國司法部正在跟孟晚舟的律師談判,只要孟晚舟認罪,美國司法部可以延遲起訴或者不起訴。
習慣了欲加之罪,以至于最開始,加拿大媒體和美國媒體對孟晚舟歸國的報道,都默認孟晚舟認罪并且提交了巨額罰款。后來證明,這些報道都打臉了,西方媒體也只能用“更正”來掩蓋尷尬。
△CNN的更正:之前的報道中提到,孟晚舟承認了美國指控的罪名。實際上她并沒有認罪。
一些西方媒體這么想當然,也是習慣了美國的霸權行徑,從“實力”的地位與別國互動。
美國司法部與孟晚舟達成的暫緩起訴協議,是庭外和解的一種方式,美國司法部同意辯方在簽署了暫緩起訴協議之后,能有條件地避免被起訴或被采取強制措施。
“認罪交換自由”的游戲,在中國公民孟晚舟這里,沒有重演。
美國,為什么變了?要知道,對美國這個國家來說,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就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按照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勇教授的分析,孟晚舟獲釋回國,歸功于中國強大的外交實力。
譚主注意到幾個細節。就在孟晚舟獲釋前幾天,中方代表還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8屆會議上敦促加拿大立即糾正錯誤,解除對孟晚舟的任意拘押。
而早在2018年,孟晚舟被任意拘押后不久,中國外交部就緊急召見了美國駐華大使和加拿大駐華大使,兩次召見,中方都留下了同一個詞:性質極其惡劣。
這次從溫哥華啟程回國前,中國駐加使館相關人員專門到機場為孟晚舟送行,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同行回國。
孟晚舟能回國,不僅僅是中國外交人員努力的結果,更是因為站在他們背后的中國和中國人民。
今年7月,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訪華,中國更是開出兩份清單,釋放孟晚舟,成為中國給美國當面列出的需要解決的26項問題之一,這在中美交往史上還是首次,背后是中國實力和凝聚力不斷提升的結果。
△2021年7月26日晚,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結束訪華行程。
歸根到底,靠所謂“實力”打壓制裁的路數在今天的中國行不通,美國只能回到講理的軌道上。
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
美國,似乎還在做最后的掙扎。
美國司法部公告的標題中,用到了“Misleading”一詞,聲稱孟晚舟“承認”了她“誤導”全球金融機構。
長期關注孟晚舟案的沈倩律師仔細閱讀了美國司法部的聲明發現,孟晚舟承認的,是之前在法庭中陳述過的事實,里邊沒有任何認罪的字樣。美國,想給自己個臺階下。
1028天,直到最后一刻,美國仍然想給孟晚舟扣上一頂“有罪”的帽子,這樣的伎倆,早在3年前,美國發起貿易戰之時就開始謀劃。
2018年6月,時任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沒有發現華為任何違規的地方。但6個月后,美國秘密要求加拿大逮捕孟晚舟。
非法扣押孟晚舟一個多月后,美國司法部宣布起訴華為及孟晚舟,主要罪名包括銀行及電信欺詐、妨礙司法,以及竊取商業機密。在宣布起訴孟晚舟的發布會上,威爾伯·羅斯,赫然在列。
轉變,為何發生得如此之快。
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話,點出了背后的玄機:
如果有利于國家安全利益或能推動中美達成貿易協議,他愿意干預司法部針對孟晚舟的案件。
很顯然,孟晚舟案,本質上是政治操弄,而不是什么司法案件。在不斷提起引渡的同時,美國政府行為背后的邏輯,也愈發清晰:
2019年5月,特朗普政府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限制美國企業供貨給華為。此后的2020年5月、2020年8月、2021年4月,美國先后三次升級對華為的制裁。
步步緊逼,美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心思,圖窮匕見。
然而事與愿違,2020年,華為總營收增長11.2%,利潤增長10.4%——美國靠制裁打壓中國企業的手段,并未得逞。
就在孟晚舟回國的同一天,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她將尋求改善美國與中國的商貿關系。
從制裁到主動接觸,看起來,美國的做法,在發生變化。
事實上,這正是拜登政府想要做的,構建一個更負責任的美國形象。
相比于前任政府動輒退群、頻頻發動制裁的行徑,合作,成為美國現任政府的“口頭禪”。
就在孟晚舟回國的幾乎同一時間,拜登在白宮主持首次“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領導人“面對面峰會”,主題,剛好是“科研合作與交流”。
△首次“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領導人“面對面峰會”
但“合作”的底色,仍是對抗。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中就提到,盡管四國領導人在會議的公開講話中并沒有提及中國,但中國,還是本次會議的背景音。
美國,一直想要扮演規則的制定者。之前是赤裸裸地本色出演,現在又想披上一層偽裝。
但其本質上卻一直是規則的破壞者,國際規則的裁判,自始至終,都不該是美國。
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
孟晚舟一回國,美媒也開始在報道標題中釋放積極信號,這“可能消除中美之間的一個摩擦點”。
然而,中美博弈,不在于一時一地的得失。
這3年的交道打下來,中國已經越來越看清美國的路數,認清了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本質。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告訴譚主:
“中國這些年強調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主題沒有變,但在外交認識和行動上更加具有一種硬碰硬的風格,比如明確提出三條底線和兩份清單,堅決捍衛中方立場,促使美方作出符合長遠利益的決定。”
孟晚舟的釋放與中國外交風格的轉變不無關系。而這種變化背后,是東風與西風的逆轉,是時與勢的變化。
看兩國自身,當地時間9月23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僅44%的美國成年人贊成美國總統拜登的工作表現。自4月以來,美國民眾對民主黨國會領導人的信心則下降了11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根據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連續10年在中國開展的民調,中國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滿意度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
如果再把目光拉遠,美國這兩屆政府任期內,貿易戰,一直沒停,但到現在,美國最初希望達成的目標沒有實現。李海東告訴譚主:
“貿易戰讓美國失去了太多,其中之一就是信譽。美國希望美國企業雇傭美國人買美國貨,改善美國就業和收入,但現在美國貧富差距增大,失業率提升;美國希望遏制中國經濟并與中國脫鉤,結果中美貿易額卻不降反增。按美元計,今年前7個月,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同比增長40%。”
打壓的目的沒有實現,三年下來,減少貿易逆差的初衷也完全沒有達成,按照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國貿易逆差在6月環比擴大6.7%,升至創紀錄水平的757億美元。
美國掀起的水花沒有攪動中國經濟的大海,世紀疫情,再次凸顯了中國巨輪的行穩致遠。
中國不僅是疫后復蘇最快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相比之下,美國是全球囤積疫苗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一個獨善其身沒搞明白,一個兼濟天下一步一個腳印。
按照李海東的話說:
“中國的外交理念是普惠各方,美國的外交理念是搞亂世界。看未來趨勢,中國的外交理念已經顯現出超越時代的生命力,既能展現中方自身的文化和利益訴求,也契合世界各國緊密融合發展的需要。”
再回看孟晚舟事件,也就更能明白何謂歷史潮流。無論美國還能變換出幾副面孔,中國走自己道路的信念已經越發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已經不可逆轉。
前兩天的2021中關村論壇上,習近平主席發表致辭時提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加速演進”幾個字,意味深長。
蘊含的意味已經很明顯了。
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