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查:大數據如何改變社交媒體營銷
時間:2018-09-27 10:05:53 閱讀:3374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如今,大數據在市場營銷中發揮重要作用,并以許多方式正在改變社交媒體營銷。
大數據是近年來促進營銷領域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進步之一。雖然在某些圈子里,大數據已經成為一個流行語,但它不僅僅是一個術語。對于大數據的定義,Oracle公司推薦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在2001年對大數據的描述,它將大數據描述為包含更多種類的數據,以越來越大的容量和越來越高的速度到達數據源。這個定義被稱為大數據的“3V”。社交媒體營銷行業已經意識到大數據對他們的成功有多重要,并且已經有了關于社交媒體分析如何影響活動結果的案例研究。
備受矚目的劍橋分析的數據泄露丑聞
英國衛報報道了這一丑聞,分析研究機構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收集了數百萬用戶的數據,以影響2016年的選舉結果。這個數據泄露事件是對所有用戶的警告:企業如何使用自己的數據來幫助他們以有利于公司(或其用戶)的方式進行決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意識到社交媒體營銷不再僅僅是劍橋分析公司關注的領域。如今,數十家營銷公司競相根據用戶數據向用戶銷售產品和服務。這些數據是通過對產品(即用戶)的智能挖掘來實現的。借助新工具,從社交媒體上獲取用戶數據非常簡單。由于大多數社交媒體的帖子在默認情況下都是公開發布的,所以企業收集和篩選這些數據所需要的都是正確的算法。社交媒體挖掘為大數據公司提供了這樣的便利。
社交媒體的挖掘
在社會化媒體挖掘過程中,可以總結出社會化媒體與大數據的交匯點。Zafarini等人將社交媒體挖掘定義為一系列算法和概念,可用于調查社交媒體中包含的大量數據。每當一家公司通過社交媒體收集有關其用戶的信息時,這個過程可能被視為社交媒體挖掘的一種形式。挖掘以數據點的形式提供結果,然后可用于針對特定人群的營銷策略。
企業正變得社交媒體智能化
行業媒體提到一項研究,該研究通過使用特定標簽提取推文的自動方法在Twitter上跟蹤用戶響應。使用Twitter流媒體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研究人員能夠查明包含特定關鍵字的推文。通過使用企業的Twitter(@Company Name),參與該研究的20家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統自動收集了大約1000萬條推文,然后其研究人員使用算法來瀏覽每條推文,并從中自動“挖掘”數據。其結果能夠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具體見解。例如,收集的所有推文中有15.7%是關于快餐店正在進行的促銷活動。
廣告商知道人們去過哪里
Twitter可以選擇對用戶的推文進行地理標記,但即使對應用程序進行看似無害的添加,也會對大數據收集產生深遠的影響。一個發表在《地理信息系統年鑒》上的研究小組的報告是研究數字戶外(DOOH)廣告對消費者的影響,重點是倫敦地鐵利用API的地理標記功能在特定地理區域內發送推文。在一年的時間里,研究人員不斷從倫敦地鐵站隨機抽取推文,總共收集了1050多萬條推文。然后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以確定人們在地鐵站發推文時感興趣的話題。特定的用戶統計數據被發現,比如40%的格林威治北站用戶在下午6點到午夜之間發布了與音樂相關的帖子。
用戶數據需要具備安全性
社交媒體的開放性可以創造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社交媒體代表著理性中的自由表達。然而,用戶的自由表達意味著他們在社交媒體網站上共享的所有信息都進入了公共領域。企業一旦收集到公開數據,就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它。如果用戶開始看到基于他們只在社交媒體上提到的東西的令人不安的廣告趨勢,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對這個平臺的信任度降低,從而回避它的繼續使用。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社交媒體網站制定了隱私控制措施,允許用戶更好地掌握他們的數據使用方式,以及在開放互聯網上的可用性。實施這些控制的問題是確保企業遵守規則。劍橋分析公司數據泄露丑聞之所以令人關注,是因為它顯示了當公司獲得在用戶隱私協議灰色區域內收集用戶數據的免費通行證時會發生什么。事實上,該公司沒有因為在交易邊緣運營而受到Facebook公司的懲罰,這向所有用戶發出了有關這家社交媒體巨頭的警告。
大數據不會很快消失
作為消費者,人們必須認識到,社交媒體挖掘大數據有好處也有缺點。人們可以把這個問題看作是企業可以獲得個人和私人信息的問題。如果這些公司利用這些信息直接向人們推銷商品和服務,那就意味著人們對想要做的事情的搜索就更少了。然而,人們無法控制這些公司如何存儲和重新分發這些數據。這意味著不知道其他公司或個人有哪些權限訪問其數據,以及他們將如何使用這些數據。利用大數據向人們推銷的倫理道德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當這些不是產品或服務而是一種政治意識形態時將面臨問題。關于隱私的法律還沒有發展完美,以滿足利用社交媒體用于政治競選的需要。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