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無人機領域最大的驚喜,其實是個“蛋”
時間:2018-12-02 10:36:00 閱讀:2871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消費級無人機新品的推廣,總是宣傳片先行。繼 Hover Camera 之后,外形獨特的蛋形無人機 PowerEgg,成為今年又一個受到業界關注的宣傳片主角。它的出品方為北京的臻迪集團,此前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面向電力巡檢、地理測繪等商用市場,在消費級市場幾乎沒有發聲。
“不反人類的遙控器”
2016年7月底,臻迪集團創始人兼CEO鄭衛鋒在他的辦公室,向雷鋒網展示了使用手機拍攝的“蛋形無人機”數分鐘試飛視頻。視頻中,鄭衛鋒操作無人機使用的遙控器比較特殊,更像電視遙控,而不是標準的無人機遙控。這個遙控器采用單搖桿設計(標準遙控器為雙搖桿),用來控制飛機升降。其最大的亮點是可以通過體感的方式,控制飛機在空中轉彎。據官方宣傳資料介紹,“即使從來沒有接觸過無人機的用戶,也能在5分鐘內迅速上手。”
為了降低無人機操作難度,臻迪專門在業界標準的遙控器之外,增配了這樣一枚體感遙控器。同時,PowerEgg 這個產品本身是“不分前后”的——攝像頭支持 360° 旋轉,具備“環球視野”。它免去了X型無人機操作必備的“調轉機頭”的操作,也就可以永遠以最自然的思維來操控飛機拍攝。鄭衛鋒說,對于普通人來講,“這才是不反人類的遙控器設計。”
臻迪方面介紹,PowerEgg 在基礎性能上對標的是行業最領先的消費級無人機產品,包括超長距離圖傳、續航時間、懸停精度等參數都處于相同或近似水準。
總結起來,PowerEgg 最大的賣點有兩個,一是配備體感遙控器,可簡易操控;二是蛋形的可折疊設計,便于攜帶。鄭衛鋒認為,這兩點是阻礙消費級無人機進入更廣泛市場,進入普通用戶家庭的主要“痛點”。
從工業級到消費級
雖然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沒怎么發聲,但臻迪(PowerVision)在行業應用尤其是無人機電力巡檢領域,是國內最重要的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
鄭衛鋒介紹,做商用無人機的時候,臻迪發現很多核心的技術難題國內確實解決不了,所以他花了很長時間在海外尋找相關的科研專家,最終在美國、芬蘭、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設立了研發機構。他舉例,幾年前剛開始做無人直升機的發動機的部分搞不定,最后找了從英國著名的航空發動機公司出來的一位專家才搞定;為了解決通訊部分的難題,他們在芬蘭的赫爾辛基才找到了核心專家……
“你遇到的問題,這個星球上其他地方的人也一定遇到過,就看你有沒有全球視野能找到這些人。”在TED×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一次演講中,鄭衛鋒總結道,“Vision有多大,Power才能有多大。”
幾乎是同一時期,大疆開始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積蓄力量,攻克消費級航拍無人機的難題之后,一個市場被激發起來,于是它成為這一領域的世界級玩家;臻迪在商用領域也默默攻城略地,相繼開發出可長時間工作的固定翼無人機和技術難度極高的無人直升機,成為行業領軍公司。有意思的是,如今前者正尋求擴張到行業應用領域,而后者則準備從 PowerEgg 開始以自己的方式攻入消費級市場。
小型機的高門檻
原計劃在 PowerEgg 上的研發費用是幾千萬人民幣,但做著做著就發現沒有上億的投入搞不定。“消費級無人機的行業門檻非常高,跨了好多專業(工業設計、空氣動力學、圖傳、電池等等),需要整合的東西很多,到了量產需要降成本的時候,沒有大的團隊根本做不出來。”他感慨,“國內能像臻迪這樣投入幾百人研發團隊的公司,也就只有深圳那家大家都熟悉的公司,其他公司基本都是做航模起家的中小團隊。”
很多工業級無人機公司試圖轉型消費級產品時,常常會遇到這個陷阱。他們總是意氣風發地表示,我們做過工業級、大型無人機產品,做消費級、小型無人機產品自然不在話下。結果產品出來才發現,在消費級市場競爭力全無。“做戰斗機的公司,未必能做得好民用客機。”
其實,這也是國內外幾家創業公司的產品,如 Lily Camera 等,不斷跳票或夭折的主要原因。一位資深行業觀察者告訴雷鋒網,從零開始創業做消費級航拍無人機的時間窗口,在2014年已經關閉了。行業領頭羊吸引走了最頂尖的人才,在這個領域建立了超高的人才和資金壁壘,以至于盡管幾年來有很多公司進入這一領域,但國內外都沒看到“第二個DJI”出現。
但是,在商用領域多年耕耘以及在海外的研發機構,意味著臻迪它們不管在資金還是人才上的積累,對于進入消費級市場而言,都可以說是有備而來。
臻迪方面透露,他們將于8月底在紐約、法蘭克福等全球多個城市發布蛋形無人機 PowerEgg,中國北京的發布地將是國家體育館鳥巢,取義“鳥巢飛出的蛋”,同時他們做好了在全球28個國家發售的準備。看起來,這枚具備環球視野的“蛋”,已經迫不及待破繭而出了。
市場調查的需求和行業分析、專項定制,請直接進入官網詳細了解。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