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種紙工業的現狀和發展戰略的思考
時間:2018-12-18 10:36:00 閱讀:3110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我國特種紙領域雖然從整體上講與國外的先進水平有很大差距,但通過近幾年的調整發展,優化創新,也確實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大的集團公司,及一些各具特色的中小型企業……
國內外特種紙工業的現狀
發展迅速,開發出一系列的高附力口值特種紙。其中日本的特種紙生產水平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在日本從事特種紙生產的企業有近百家。1998年日本紙和紙板的總產量為1785萬噸,特種紙的總產量為90萬噸,占紙張總產量的5%左右。其產品的價格是一般紙張價格的1.6-6倍。
我國特種紙領域雖然從整體上講與國外的先進水平有很大差距,但通過近幾年的調整發展,優化創新,也確實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大的集團公司,及一些各具特色的中小型企業,如:浙江民豐特種紙業有限公司、浙江凱恩特種紙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造紙研究所、杭州新華造紙廠、廣東冠豪紙業有限公司、上海聯誼特種紙有限公司,南京雙威實業公司等。初步形成了一批品種比較齊全,又各具特色的企業,在國內的特種紙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部分產品已經開始出口。
目前我國特種紙的生產在一些品種方面已經占據國內市場主導地位,如卷煙紙、電解電容器紙、空氣過濾紙、心電圖紙及各種儀器儀表記錄紙、描圖紙、制版轉印紙、高級繪圖紙、彩色噴墨紙、高光像紙、膠片紙、粘膠帶紙、揚聲器壓圈用黑紙、濾紙、無碳復寫紙、水稻育秧紙、證券紙、字典紙、裝飾紙、圣經紙、壓敏標簽紙、水印防偽紙、郵票紙、表層紙、化纖紙、纏卷紙、轉移印花紙、水松紙、貼花襯紙、紙杯紙、PED膜飯盒紙、鋁箔襯紙、水果套袋紙、插花紙、玻纖紙等。在一些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特種紙方面,如耐磨紙、人造革離型紙、藝術紙、熱敏傳真紙、鎳氫電池和鋰電池隔膜紙等在國內有一定市場的產品,目前仍然是國外的產品占據主導地位。
特種紙工業發展的戰略思考
“十五”期間,美國、日本及歐洲發達國家全力研制開發特種紙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提高附加效益和盈利水平。隨著中國加入WTO和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的特種紙市場容量將會越來越大。而國外的特種紙公司利用其大型工廠的規模效益,一體化綜合開發的技術能力和快速調整的應變體系來爭奪中國市場。
根據特種紙市場的現狀和潛能,要以“頂進打出”的策略來推動特種紙行業的全面發展。首先要從替代進口爭奪國內市場著手,先易后難,再深入開拓新的應用領域,進而爭奪國際市場。在抓好扶優扶強力口速特種紙領域的產品結構、技術結構的調整與改組,在提高綜合競爭實力的同時,重點要力口速推進全行業的技術進步,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應變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今后要進一步擴大特種紙品種的開發,提高量大面廣常規特種紙產品技術含量,根據市場需求,有針對睦地重點抓好常規特種紙產品的優質化、系列化、功能化,進一步抓好產品開發和應用開發兩個環節,這些常規品種是替代進口產品的技術基礎。通過這一措施,主攻目標要全面替代進口,力爭基本占領常規特種紙的國內市場份額。
特種紙工業發展的戰略措施
努力拓寬特種紙的纖維資源,研究和開發具有各種功能性的纖維及制品,開拓特種紙應用領域
特種紙的主體是纖維,許多特種紙的功能都與纖維的功能有關,化學纖維中的各種人造纖維,如粘膠纖維、硝酸酯纖維、醋酸酯纖維、銅銨纖維、人造蛋白質纖維;以及具有突出性能的新型粘膠纖維,如高濕模量纖維、超強粘膠纖維、永久卷曲粘膠纖維等,和各種常用的聚酰胺纖維(又稱尼龍)、聚丙烯腈纖維(腈綸)、聚酯纖維(滌綸)、聚烯烴纖維、聚乙烯醇纖維(維綸)等。這一類纖維已經在紡織工業中形成了一定規模,并被廣泛地應用于紡織用品中,與造紙工業中常用的植物纖維在性能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在造紙工業中對于這一類纖維的抄造性能的研究甚少。這種情況阻礙了我國特種紙工業的發展,今后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此外各種無機纖維,如玻璃纖維、硅酸鋁纖維、硼纖維、鈦酸鉀纖維、陶瓷纖維、石英纖維、硅氧纖維等,這類纖維具有耐高溫、高強度、電絕緣、耐腐蝕的特點,也是功能紙必不可缺的原材料之一。
近年來功能性纖維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如具有耐腐蝕性的含氟纖維,熔點327℃,極難溶解,化學穩定性極好,是制造工業濾紙的重要原料之一,耐高溫纖維、聚間苯二甲酰、間苯二胺纖維、聚酰亞胺纖維等能在工業煙氣除塵、過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酚醛纖維、PTO纖維在火焰中難燃,可用于防火、耐熱紙和過濾材料等。
隨著化纖產業的發展,許多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發新的纖維產品,尋找新的高分子材料,各種高功能性纖維的研發都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從今年歐美市場纖維流行走勢看,科技含量高的高功能性纖維已成為引導市場和提高企業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作為中國功能紙的生產企業,應密切關注這種變化。更多最新調查報告數據分析,市場調查報告,產業調查報告,2015-2020年中國造紙工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