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產業待挖潛 2024醫養結合行業市場分析
時間:2023-05-24 10:37:00 閱讀:914 整理:深圳市場調查公司
“醫養結合”是一種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最大化的新型衛生服務模式。該模式把老年醫療健康服務放在首位,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形成“醫養一體化”的養老模式。
目前全國具備醫療衛生機構資質并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的醫養結合機構有7800多家,床位總數達200萬張,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簽約合作8.7萬對。
醫養結合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國家衛生健康委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當前我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具備醫療衛生機構資質并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的醫養結合機構達到7800多家。下一步,我國將進一步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措施,推動各地落實好各項支持性政策,大力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醫養結合。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介紹,我國醫養結合服務供給不斷擴大,經過多年實踐,形成了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合作、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養老機構依法依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4種相對成熟的服務模式。
截至目前,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簽約合作8.7萬對,具備醫療衛生機構資質并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的醫養結合機構7800多家,床位總數達到200萬張。
我國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取得了積極成效。完善政策措施,將醫養結合納入重要規劃,對居家社區服務、機構服務、醫養銜接、服務監管出臺具體政策措施。針對財稅、價格、土地、醫保、投融資等制定支持性政策,為醫養結合發展提供了支撐。
經過多年實踐,我國形成了4種相對成熟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合作、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養老機構依法依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十四五”期間,我國啟動了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建設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醫養結合服務設施,提供優質的醫養結合服務。在提升服務質量方面,我國連續3年組織開展了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指導各地規范開展服務。同時,實施醫養結合示范項目,命名山東省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命名100個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和99個醫養結合示范機構;在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本科專業中新增“醫養照護與管理”專業,組織編寫系列專業教材;在全國開展醫養結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目前已累計培訓醫養結合從業人員10萬余人。
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老年人大多數都在居家和社區養老,形成了“9073”的格局,就是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其實有著得天獨道的優勢,也應該是醫養結合服務的重點關注領域。
在居家和社區醫養“政策不夠配套”等問題之外,造成這項工作卡點的關鍵因素,還有基層全科醫生和護士資源相對薄弱、醫保商保欠缺、 對老人的信息管理不夠完善等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民營院長俱樂部”注意到,除了支持“居家和社區醫養”,近幾年國家也在力推中醫、保險、信息化在醫養結合中發揮多元支持作用。
醫養結合行業市場前景及政策分析
事實上,近幾年,關于“醫養結合”服務怎樣開展,國家也是操碎了心。
近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三部門聯合發布《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可為有需求的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老年人,提供老年人群建檔、健康管理、上門巡診服務以及疑難病、危急重癥轉診,且明確提到新《指南》適用于提供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在醫療和養老領域的應用開始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將新技術引入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中,可以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提升用戶體驗。例如,通過智能設備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可以及時發現健康問題并進行干預,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目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不僅僅局限于醫療服務,還可以結合康復、保健、娛樂等多種元素,提供全方位的養老服務。這種多元化經營方式可以滿足老年人全面的需求,擴大市場影響力。同時,隨著老年人群體的多樣化,醫養結合行業也需要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供更加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
此外,居家養老仍是我國大多數老人的選擇。在社區養老場所“植入”醫療服務,不僅是一種創新嘗試,更契合醫養結合未來的發展趨勢。通過整合社區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醫療和養老服務,有助于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提高服務效率。
總之,醫養結合行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政策支持的加強、技術創新的推動以及社區養老的發展,醫養結合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