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指標,深圳憑啥保持全國第一 持續提升電力營商環境,積極探索“電力+金融”服務新模式
時間:2021-06-28 11:55:47 閱讀:2293 整理:深圳市場調查公司
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6月2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方勝)不久前,深圳光明區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利用信用證方式繳納了電費。這筆金額近億元的繳費,企業不必立刻支付現金繳費,相當于新增了融資手段,而且降低了融資成本。
據了解,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和產業鏈核心企業積極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保理等各種形式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深圳積極探索“電力+金融”服務新模式,正是持續提升電力營商環境一個例證。
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而根據最新的中國營商環境排名,深圳“獲得電力”指標已經連續兩年排名第一。
電力營商環境是如何評價,深圳又是憑什么蟬聯全國第一的?
電力營商環境計算涉及六大方面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電力營商環境計算包括六個方面,即環節、時間、成本、供電可靠性、便利性、電費透明度。
環節是指用電單位和個人辦理用電有關業務所需的手續。2018年以來,深圳對照國際通行規則,大力優化辦電流程,在將高壓辦電環節從原有的6個減至3個、低壓辦電環節從原有的5個減至2個的基礎上,又創新推出低壓“集中受理、審辦分離”模式,實現“線上一口受理、一小時內簽約、現場接觸一次,用戶一次不用跑”。
優化辦電流程后,各項業務的辦理時間也大幅縮短。目前在深圳,供電部門低壓平均接電時間外承諾標準3個工作日(實際只需要1.8個工作日),高壓環節平均辦理時間對外承諾標準12個工作日(實際只需要6個工作日),在全國皆處于領先水平。
成本是辦理用電業務花費投資的多少,關乎到用電客戶真金白銀的付出。在深圳,供電部門持續投資界面延伸至客戶紅線,高低壓接電實現0成本,僅這一項,深圳供電單位自2014年起就為客戶節省接電成本超150億元。深圳還在全國首創實施工業園區供電環境綜合升級改造,從“到紅線”升級為“入紅線”,預計比原計劃提前1年2022年全面完成,每年可為終端企業節約用電成本超40億元。
供電可靠性是指供電系統持續供電的能力,反映了電力工業對國民經濟電能需求的滿足程度。深圳平均停電時間(低壓)2021年僅22.8分鐘/戶,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并率先在國內主要城市中進入半小時圈,福田中心區更是低至0.16分鐘/戶,保持世界頂尖水平。
便利性是指客戶辦電、用電的便利程度。深圳供電局深化政企協同,將信息全面對接政府信息系統,為小微企業提供高效“通電易”服務,創新實施“刷臉辦電”“零證辦電”“信用辦電”“亮碼辦電”等業務模式。今年,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與深圳供電局在“深i企”上推出電力專區,為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線上辦”豐富體驗;很快,還將與其它公共服務一起推出線上“電水氣網線”聯辦服務,實現“一扇窗、一站式”服務。
電費透明度方面,深圳供電局主動公開電網接入能力,推出“負荷地圖”查詢服務,保障知情權。供電部門還主動展示每日用電信息,上線南方電網首個日電歷、日電費功能,展示用戶每日用電量,測算每日電費參考數據,用戶能耗全掌控。《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印發后,每月提前3日在“深圳供電”微信公眾號、微博和南網在線APP公開代理購電價格。
在保障民生、紓困助企上重點發力
4月2日,深圳市工信局與深圳供電局聯合召開通氣會,宣布連續第5年推出用電營商環境改革新舉措,以“更優質、更智能、更省錢、更可靠、更綠色”的“五優+”現代供電服務,助力深圳建設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記者了解到,今年,深圳市工信局將會同市政府各有關單位和深圳供電局,加強頂層設計,加大創新突破力度,不僅在改革舉措上全面提檔升級,更在保障民生、紓困助企上重點發力,推出“亮碼辦電”“電貸易”等一系列創新舉措,為服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統籌”提供有力電力保障。
其中,今年深圳供電局將為市內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提供從電網規劃到完成接入的“全旅程”服務,采用政務共享的數據信息減免產權資料的提交,項目用電從“等你來”變為“我上門”,并安排專屬客戶經理工程師結合項目特點和需要,提供高效、可靠、節能、低碳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此外,數字技術正推動供電服務“雙碳”戰略落地。在深圳,供電部門已上線“雙碳大腦”,實現基于能源大數據的科學分析與決策,服務政府、企業能源管理能力提升。全新“零碳”營業廳也將開放,向全社會推廣綠色用能服務理念。深圳供電局還積極響應國家要求,推出“光伏易”服務產品,提供更簡便、高效、及時的分布式光伏并網服務。
未來,深圳將繼續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用電營商環境,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獲得電力”樣板城市,為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堅強可靠的電力保障。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