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圖書館行業深度調研:智慧圖書館發展的窗口期已經來臨
時間:2022-08-17 10:37:00 閱讀:797 整理:武漢市場調查公司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現了圖書館,圖書館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圖書館是社會記憶(通常表現為書面記錄信息)的外存和選擇傳遞機制。換句話說,圖書館是社會知識、信息、文化的記憶裝置、擴散裝置。
智慧圖書館是指把智能技術運用到圖書館建設中而形成的一種智能化建筑,是智能建筑與高度自動化管理的數字圖書館的有機結合和創新。智慧圖書館是一個不受空間限制的、但同時能夠被切實的感知的一種概念。近年來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化技術在圖書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特別是RFID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圖書館傳統的運營服務模式,促進了圖書館的現代化改革,提高了圖書館的運營效率。智慧圖書館管理體系,通過引入云計算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將傳統圖書館的功能進行提升,以實現圖書管理工作的智能化。
智慧圖書館是一個不受空間限制的、但同時能夠被切實的感知的一種概念。有人曾經說過智慧圖書館將通過物聯網實現智慧化的服務和管理,其實還包括云計算、智慧化的一些設備,通過這些來改造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我們說智慧圖書館是有感知的,這種感知是指深刻的感知、更廣泛的互聯互通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務。
智慧化的圖書館應該做到一般圖書館不能夠做到的一些事情,一般情況下,智慧圖書館要可以實現在現有的信息技術水平之下對信息資源的全面認知,并且實現安全可靠的、沒有錯誤的信息傳遞,甚至要在實現了這些內容的基礎之上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智能化的處理也是我們對于智慧圖書館的一個稍顯苛刻的要求。
智慧圖書館行業發展現狀調研
現代化信息技術讓圖書館從資源提供時代走向知識服務時代,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圖書館內設備、書籍信息、以及用戶互聯,實現圖書館場景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此外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也使圖書館擺脫了之前資源存儲受限、服務效能低下的局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智慧社會",從社會發展全局出發,進行城鄉一體、"四化"同步的智慧化發展頂層設計。智慧社會中的基本公共服務,將有望通過網絡化、平臺化、遠程化等信息化方式,提高覆蓋面和均等化水平。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科技創新以及個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提供智慧化知識信息服務,既是智慧社會建設的重要目標與內容,也是支撐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量。提供專業知識信息服務是圖書館的關鍵能力,利用智慧手段構筑立體化、全方位、廣覆蓋的知識服務體系,不斷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和群體數字鴻溝,是智慧社會帶給圖書館的歷史機遇與時代挑戰。
中國的公共圖書館大部分是在省,市,縣,鄉等地域劃分的基礎上由政府投資建立的。2021年中國公共圖書館業機構數量為3217個,同比增長0.2%。由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資助和支持的、 免費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圖書館。是為一般群眾服務,也可以是為某一特定讀者如兒童、工人、農民等服務的。2020年中國公共圖書館有效借書證數量為10251萬個,同比增長18.8%。2020年中國公共圖書館業從業人數為57980人,同比增長0.3%;公共圖書館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建筑面積126平方米,同比增長4.1%。
當前,我國圖書館事業由數字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發展的窗口期已經來臨。為推動全國圖書館空間、資源、服務、管理的全面智慧化升級,使圖書館事業更好服務于國家創新發展和公眾學習閱讀,國家圖書館提出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思路。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將為5G、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生動的規模化應用場景,通過現代科技所蘊含的"技術智慧",大力提升知識服務的"圖書館智慧",以全面激活創新創造過程中的"用戶智慧"。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