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旅產業“新升級”切實形成“新增長”
時間:2023-05-24 10:37:00 閱讀:804 整理:長沙市場調查公司
隨著文旅融合行業的不斷發展,旅游產品設計和生產也逐漸成為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目前,中國文旅融合行業已經涌現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如“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這些旅游產品不僅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還融入了現代科技元素,提升了旅游體驗。
國內文旅產業持續復蘇,行業投資信心不斷提升,特別是文旅融合、科技賦能等領域。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消費者需求不斷向多樣化、精細化發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升級發展趨勢不斷增強,有望吸引更多資金進場。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與中國游藝機游樂園協會發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文旅行業投資與游樂裝備采購指數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受訪企業對2024上半年文化和旅游行業整體的信心指數為151.5,環比增長2.5%,對文化和旅游投資領域的信心指數為144.1,環比增長3.7%,企業對文旅行業整體和投資領域均表示樂觀。
文旅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一季度合計簽約230個文旅項目。以文旅集團為投資主體的項目62個,合計約457億元。文旅消費市場加速復蘇提振旅游投資信心,行業投資呈現回暖擴張趨勢。
在產業整體投資回暖的背景下,科技賦能、文旅融合和科技旅游等產業升級新方向不斷涌現。
中國旅游研究院數據分析所研究員張佳儀表示,從《報告》中的游樂裝備采購指數來看,投入數額較大的科技娛樂裝備采購呈擴張趨勢,文旅行業對科技帶來的賦能愈發重視。
太空模擬駕駛、超時空VR影院、VR人機對戰……在今年年初開放的北京首鋼一高爐·SoReal科幻樂園里,記者看到,各類VR沉浸式游樂設備前,不少消費者正在排隊體驗。
據了解,當紅齊天利用5G+XR科技賦能首鋼歷史文化遺址重生,植入自主研發的多元化創新項目,包含沉浸式科技秀、沉浸式劇場、VR人機對戰游戲等。
拆解來看,2024年一季度,攜程各項業務實現穩健增長,其中住宿預訂營業收入為45億元,同比增長29%;交通票務營業收入為50億元,同比增長20%;旅游度假業務營業收入為8.83億元,同比增長129%;商旅管理業務營業收入為5.11億元,同比增長15%。
一季度,出入境旅游成為2024年旅游市場重要的驅動力。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攜程出境酒店和機票預訂同比均增長100%以上。此外,攜程國際業務增速顯著,一季度,攜程入境游預訂同比增長超4倍,攜程國際OTA平臺Trip.com的總收入同比增長約80%。目前,Trip.com已上線600多家國內頭部景區在線預約功能,并提供20多種語種、支付方式,提高境外游客預訂體驗。
隨著我國文旅產業持續發展,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這些需求又反過來催生了產業升級的新方向新趨勢。“旅游越來越不局限于傳統的景點,更多新趨勢新項目正不斷涌現,為產業升級發展注入更多新活力,也將帶動更多文旅投資。
文旅行業市場前景趨勢分析
近期,利好旅游行業發展的消息不斷傳出。據文化和旅游部消息,今年“5·19中國旅游日”活動期間,政企銀商協同更加緊密,各地攜手行業協會、平臺企業、電信運營商、金融平臺等,推出七大類6300余條惠民措施,發放總額1億多元的消費券,其中包括景區降價、免費等優惠措施,旅游企業免費、打折等優惠活動,更好滿足大眾文化和旅游消費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5月17日,全國旅游發展大會在京召開。在業內看來,旅游業獲“旅游強國”重要指示,旅游產業有望長期受益成為多方共識。
研報認為,全國旅游發展大會明確了文旅行業的戰略性地位,部委、行政區、行業協會、旅游企業形成通力合作。短期看,旅游門票免減優、消費券等促進旅游消費的細節政策有望接續落地,簽證政策優化及國際航空運力恢復同樣可期;中長期看,優質景區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有望在當地旅游資源整合、項目報批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旅游供給端亦將迎來優化。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文旅融合行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文旅融合行業的發展。這些政策措施包括稅收優惠、資金支持、人才引進等方面。例如,政府設立了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試點城市以及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等,以推動文旅融合行業的創新發展。此外,政府還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旅融合行業,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支持。
旅游產業獲高定位,有望推動優質供給建設與整合。旅游產業優質供給的建設和頭部旅游企業對產業的整合有望加速。格局優化先于需求回暖,眾多板塊龍頭及藍籌均受益。其中,OTA受益板塊量價增長;景區板塊推薦客流改善、增量項目及自身效率提升;酒店板塊景氣度、預期及估值均處于底部,個股效率提升有望推動改善。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