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霸權崛起、無用階層龐大——這是《今日簡史》預言中2050年的世界
時間:2017-07-26 11:09:00 閱讀:4043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由基因工程定制的身體、隨處可見的超智能機器、能夠精確操縱自己情緒的算法、急速襲來的人工氣候災難,以及每過十年就得換個職業的人生。
這不是科幻小說,這是《未來簡史》作者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其新作《今日簡史》中描述的2050年世界的模樣。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隨著全球化和新技術的到來,人類以為自己將更快邁入人人平等的階段。但在赫拉利眼中,全球的不平等差距在擴大,并將在未來愈演愈烈——人工智能的興起會讓大多數人不再擁有經濟和政治權利,生物技術的進步可能會將經濟上的不平等轉化為生物上的不平等。
未來統治者的爭奪戰血雨腥風。
阿里巴巴、騰訊、谷歌、facebook等科技公司靠提供免費信息、服務和娛樂,在不斷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但是作者認為他們真正的目的其實是攫取大量數據,以控制和塑造未來生活。
目前,人們都還很樂于放棄自己寶貴的個人信息來換取這些服務,以至于有些產品雖不賺錢甚至短期內虧損,但只要能獲得數據就價值連城。
于是,數據越來越集中在極少科技巨頭公司手中,從某種意義上講,消費者早已不是科技公司的用戶,而是他們的商品。
赫拉利還預測,未來企業操控人類最深層的情緒和欲望,會變得更加簡單。比如,當你情緒不振時,一臺智能音箱會有所察覺,并利用對你的情緒走向的觀察、對你音樂品味的熟悉度,播放能夠影響你的歌曲。
等到谷歌、亞馬遜等數據巨頭掌握了人們大腦數據時,他們可以輕易“黑進”人類的生物操作系統,按下“控制”按鈕,甚至更進一步與你的意識同步,預測并干涉你的思維和選擇。屆時,人們將很難分清自己腦海中的聲音,到底是發自內心,還是受到營銷專家銷售話術的感染。人類一接入數字設備,就無時無刻不在被監控、被記錄、被分析。而掌握大量資源和權利的“數據精英”,將一躍成為新的“統治階層”,同時創造出歷史上最不平等的社會。因此,數據所有權到底屬于企業、政府,還是屬于個人,將成為未來時代最重要的政治問題。
這也是當下人們如此懼怕人工智能的原因之一。
當然,人工智能所帶來的致命威脅,還包括洶涌來襲的“失業潮”。赫拉利推算,史上最大規模就業變遷即將抵達,同時帶來的副作用是,社會上“無用階層”的規模將日益龐大。
人工智能將代替重復性勞動,這已眾所周知。神經科學和行為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還發現,過去大受贊譽的“人類直覺”,包括從選擇食物到選擇伴侶,其實也不是出于什么神秘難解的自由意志,而是數十億神經元在瞬間計算各種可能性的結果。
因此,隨著算法的精密化和傳感器的技術改進,不管是司機預判行人想往哪兒走、銀行經理評估借款人的信用好壞,還是律師衡量談判桌上的氣氛,人工智能都可以超越人類完成這些工作。
此外,與人類是彼此相異的獨立個體不同,計算機是不斷互通互聯的機體。未來,我們面臨的“失業”,不是幾百萬臺計算機和機器人取代幾百萬名工人,而是所有作為個體的工人,都會被一套集成的網絡所取代。
赫拉利為此寫道:“現在孩子學的各種科目技能,絕大多數可能到了2050年再也沒有用途。”
他認為,未來幾十年企業所需要的技能,很可能關鍵在于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合作。比如無人機取代了飛行員,但同時在維護、遠程控制、數據分析和網絡安全等方面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工作機會。“人類+人工智能”的表現,一定可以超越單獨的人類或單純的計算機。
但是相比人類之間默契、信任、長久的合作關系,人機關系短暫而多變。這樣的“半人馬”組合,很有可能會變成一場人類和計算機之間的不斷角力,比如昨天的搭檔明天就成為了你的主管,組織內很多長期形成的階層和規章都面臨顛覆,這對企業領導者的傳統管理方式發出了挑戰。
另外,雖然出現了諸多新的人類工作,但當教育與培訓跟不上技術的普及速度時, “無用階層”將洶涌擴大。一些當前每個人都“夠得著”的行業,很快將成為鮮有人能夠理解的領域。比如,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改進,金融體系將變得極為復雜,點對點的區塊鏈網絡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可能會讓貨幣體系徹底改變。屆時,一方面很多人面臨失業,另一方面,很多雇主苦惱于找不到有潛力的雇員。
與此同時,人類員工對企業的忠誠程度也將急速下降。
赫拉利指出,隨著基因工程、再生醫學和納米科技的不斷進步,人的壽命可能會延長到120歲以上,個人的職業生涯將會比現在長得多。今天50歲老員工可能已經在計劃追求穩定的下半生,但在未來,90歲的人仍然必須每天學習新知識。他們每10年就得換個職業,一輩子深耕同一個專業領域的故事也將被終結。
生命一旦大幅延長,人類社會的家庭結構、婚姻和親子關系、以及整個社會的保險、退休金、衛生系統和財政制度等等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在21世紀給人類帶來的挑戰,會比蒸汽機、鐵路和電力在上個時代帶來的挑戰大得多。
赫拉利表示,面對這種“失衡”社會, “全民基本收入”模式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政府應該向控制算法和機器人的企業,以及億萬富豪征稅,再用這筆稅金為每位公民提供滿足其基本需求的補貼。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